教学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论坛 - 正文

【青椒谈】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作者:卢瑾(中南大学讲师);曹威伟(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 时间:2024-01-04 点击数:

协同是系统发展的动力,协同包括系统内各要素的协同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协同。因而,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系统内部要素的更新重组以及和外界环境的交互沟通,从而实现自身的再造与演进。目前在课程思政教育过程中,我国育人资源整合、育人机制整合、育人意识提升、育人时空拓展等方面都滞后于人才培养需求,成为课程思政深化推进的内在制约因素,并且由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系,导致协同育人存在诸多阻碍。以系统论的视角剖析课程思政建设,从课程协同、要素协同、关系协同和空间协同四个维度构建课程思政长效运行机制,对于解决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瓶颈问题、推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加强课程思政的内容协同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完整的知识内容和价值体系,专业课程具有独特的专业边界和学科特质,无视专业课程的特殊性而生搬硬套、强行融入,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机械衔接;无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而随意挖掘,只能造成其杂乱分散与迷茫缭乱,唯有兼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系统性与专业课程的主体性、特殊性,才能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出发,将自身的价值导向与核心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内容,发挥其对专业课程教学的价值引领功能,特别是要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统领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另一方面,专业课程需要从自身的基本特质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选取与自身相契合、相匹配的知识点和价值坐标,深度挖掘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资源,确立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支点和关键抓手,从而实现二者的向心聚合与浸润融合。具体来说,要围绕着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要求,调整专业培养方案的价值引领目标,按照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明确课程目标,挖掘和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确定其所要承担的价值教育领域和内容,梳理相应的价值条目,明确思政教育方向。自然科学课程挖掘科技活动的人文后果、科学思维启发、专业伦理渗透、为民服务的情怀,重点强化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生态文明和工匠精神教育。哲学社会科学课程注重政治导向,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其人文意蕴感召和规范学生行为,挖掘政治文化的育人价值,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在价值观导向、民族精神培育、思想道德修养、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不同功能。应用技能型课程通过整合教育实践资源,探讨有效的实践活动形式来挖掘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立一批各类课程、平台共享的素材资源库,依据每门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资料库中相关的“思政元素”,分课程形成内容深刻、融入自然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库、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和指导性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

加强课程思政的主体协同

组织的结构机制是影响组织能力的核心变量之一,因此实现课程思政的主体协同,有利于实现系统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实行“思政教师+”“思政工作者+”“党员、党支部活动+”“校外资源+”模式,将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及社会资源打造成“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以“课程思政”工作坊、名师工作室等形式为载体,共同开展课程思政的课程规划与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联合开发、校本教材开发、专业课程思政专题材料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平台与基地开发等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不同的思政主体职能互补、优势叠加。

加强课程思政的空间协同

一个系统总是由物质、能量或信息组成的,同时系统和环境的相互开放正意味着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的交换。系统内部的要素总是在一定程度的稳态结构上持续运动的,这就表明构成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要素总是普遍地和环境中的物质、能量、信息要素发生转换。从系统与环境的角度解释,系统居于环境之中,系统结构功能的实际表现与具体环境相关。同理,系统中的诸要素也只有同自身面对的环境直接互动,才能实现功能最大化。以此思维来审视课程思政,就需加强课程思政与外部系统的信息、能量互换。通过建立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活动平台的全面融合体系,整合育人资源的空间和思政课实践教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和专业课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协调推进专业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探索三大“融入”,即专业课试验、实习、实践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专业元素的融入;日常课程思政中线上平台的无缝融入,实现思政元素从教室课堂到实践课堂的映射和迁移,让学生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加强课程思政的制度协同

从整体性的侧重点来看,一个整体之所以成为整体,是相对于其所在环境而言的,而从层次性的侧重点来看,一个系统之所以能称为系统,同时也是相对于其组成要素而言的。组成系统的要素自身也是小小的系统,同时系统自身又是构成更大整体的要素。这告诉我们,系统是由要素和要素间关系组成的,系统外部存在着环境。因此,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制度协同,须加强顶层设计,紧紧围绕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意识、素养、能力问题,构建常态化的行之有效的组织规划机制、示范激励机制、引导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在制定分层分类的育人规划时,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立项资助建设“课程思政”改革团队、金课建设、示范课建设等构筑以提高思政意识和育德能力为核心的分层分类教师培训体系,研究制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标准体系,将课程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综合运用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多样的评价方式,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为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和建设提供物质和制度保障。

(本文系2020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农林院校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研究”(HNJG-2020-0306)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加大资源供给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思享家】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的路径

COPYRIGHT 2024 © 新利体育luck18(CHINA)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32号

邮编:430079

鄂ICP备150192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