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论坛 - 正文

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者: 时间:2023-10-23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要在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上下功夫,重点研究阐释我们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中原理性理论成果,把握相互的内在联系,引导全党全国更好学习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推进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是深化理论研究阐释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为完备、最为彻底、最为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其以深刻的学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真理性、以完备的体系论证其理论的科学性。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马克思主义的优秀理论品质,彰显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和“实践的指导力”。我们要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深刻阐明其真理性和科学性,彰显其“理论的彻底性”和“实践的指导力”,就必须在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上下功夫。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构成了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思想理论的体系化,是思想理论成熟的重要标志,表明思想理论在解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了整体性特征,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科学的解释力和强大的指导力。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许多重大原理性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也是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我们要不断深化对这一重要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深刻阐明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深刻揭示其重大论断、重要命题的理论背景和学理依据,为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供学理支撑,更好把握其中的原理性理论成果及其相互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其对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指导作用。

  推进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需要把握好的几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阐释要以深入研究为基础,研究深入,阐释才能透彻。”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要不断在深入上下功夫,通过体系化构建、借助学科体系和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学科支撑和学术表达,彰显其真理性和科学性。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把握四个维度。一是比较维度。比较是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行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需要注重古今中西比较,在比较中阐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人民意愿的理论。二是意义维度。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三是历史维度。树立大历史观,把握历史大趋势,才能更加深刻研究阐释理论。要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命题与中国历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话语贯通起来。四是现实维度。理论是对现实问题的回答,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要贴近现实生活,对现实问题作出回答。

  突出四组特性。一是突出整体性、逻辑性。从整体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着重阐明其逻辑系统的整体性、价值导向的一致性和层次结构的一贯性,理清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把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呈现出来,既体现这一重要思想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体现其与此前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二是突出继承性、发展性。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运用古往今来有益的知识、观念、理论、方法,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和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三是突出原创性、时代性。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理论观点,形成的具有强大解释力和说服力的理论概括。四是突出系统性、专业性。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领域,囊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利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处理四对关系。一是政治话语与学术话语的关系。坚持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在明经究理上下功夫,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推进学理化阐释,推动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融通转化。二是专题阐释与系统化研究的关系。深入研究阐释作为整体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各分领域思想的关系、理论的科学体系与相关概念观点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三是已形成的科学体系与理论的开放性、发展性的关系。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是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要以开放视野、创新思维、发展眼光研究阐释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四是内宣与外宣的关系。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阐释既要立足中国实践,聚焦回答我国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好内宣;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加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跟踪国际社会的最新发展变化,加强对国外其他政党理论的研究,形成融通国内外学术资源、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话语体系。

  不断探索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的有效途径

  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积极探索不断推进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的有效途径。

  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世界性贡献。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要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始终坚持正确方向,系统梳理、深刻阐明这一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发展和贡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发展和贡献,对全人类优秀思想文化的运用、发展和贡献。

  科学回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党的创新理论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也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要聚焦的问题。

  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多地区协同攻关研究。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不同学科间的整体性协作,组织关于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的科研攻关。发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示范引领作用,设置跨学科、多学科综合性选题,完善多学科联合攻关机制。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善于运用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新闻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力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推出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的高质量成果。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聚合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差异统筹、系统集成,善于动员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整合高校系统、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社会科学院系统、党政机关研究部门、军队院校系统等的研究力量,坚持集中攻关和长期研究相结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组建学理化阐释的专业队伍,打造核心专家团队,充分发挥权威专家的学术影响力,搭建新型学术共同体平台,整合优质资源、优化力量布局,拓展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的广度和深度。

  (执笔:林振义、洪向华、朱培蕾、尹建军、袁赛男)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1日 09 版)


上一篇: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一篇:弘扬教育家精神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OPYRIGHT 2024 © 新利体育luck18(CHINA)官方网站-在线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632号

邮编:430079

鄂ICP备15019245号-1